游路,是景点景观平面构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各个景区、景点以及活动中心的纽带,具有引导游览、分散人流和供游人散步、休憩、停留之用,绿维结合旅游活动把游路分为主游路、次游路和游步道三个层级类型,并对游步道这种形式最多样化的道路从设计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主游路、次游路、游步道
主游路是道路系统的主干,主要起景点联系、功能分区界限的功能,一般宽3-4米,依景区规模和游人流量而定;次游路是从主游路分出后直接联系各区和景点的道路,主要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通常宽2-3米;游步道是真正引导游人深入景点、引人入胜的道路,在山峦、峡谷、水崖、小岛、丛林、水边、花间和草地上均有铺设,是完全融入大自然景观的道路,采用的宽度为1-2.5米,也有小于1米的。游步道不仅是景观的组织与联系纽带,同时由于其蜿蜒曲折或跌宕起伏带来的景观变化,从而带给游人不同的视觉体验与游憩享受。
二、游步道的功能
合理、充满情趣、有观赏性的景点是游步道铺设的前提,也是游步道的延伸和节点,因此,游步道铺设的必要性取决于景观质量,引人入胜的景观点搭配上与之协调的游步道,对景观也是一种补充和提升。
由于游步道是融入自然的道路,因此游步道在功能上除了具有与主次游路相同的引导和疏散的功能之外,作为慢速交通线,还有其更重要的功能,具体体现如下:
一是使景观具有景点串联的有序性。游步道规定了游人的行进路线,从而向游人传达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让游人按规划好的顺序依次进入各景点;二是审美功能,游步道将景区最美的景点景观联系起来展现给游人,通过不同的形式、形状、铺装和材质也形成景观融入环境;三是对游人安全和景区资源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约束游人游览的随意性,在让游人远离危险的同时减少随意践踏带来的破坏,保护旅游环境;四是文化提升功能。“曲径通幽”是中国传统景园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游步道用来引导人的活动足迹,有助于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
三、游步道设计的原则
1、满足基本功能的原则
游步道的设计,首先应满足其基本功能,即交通功能,通常次游路应与主游路连接形成环路,游步道与次游路连接形成环路,游步道也可以与主游路连接,游步道之间也可以形成环路。根据景点的设置,最终达到的效果是让游人不走回头路、错路或者毫无景观可看的路。
2、审美原则
游步道是景区连接景点的最后一部分,是融入自然的道路,因而其审美性在整个园路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是要符合景区的整体风格。以满足构图的需要。规则式的园林景区,游步道也应为直线或有迹可循的道路;自然式的园林景区,则应采用无轨迹可循、曲径通幽的自由曲线和宽窄不定的变形路。
第二是要在线型上寻求变化。不同的线型具有不同的审美作用,直线代表力量,曲线象征柔美,交叉线使人产生激荡,波状放射线使人感到奔放等。所以游步道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地形、地貌、使用功能和资源条件选用不同的形状。
第三是要空间上寻求变化。以满足人们视觉上的动感需求。利用地形的高低起伏,或有意识在高程上使路面错落有致,以及有意识地运用古典园林艺术力的障景、漏景等手法获得移步换景的效果。
第四是铺装的绿色和图案的设计。颜色应总体上选择邻近色,尽量不选用大范围的对比色,而图案的选择应从美观和游客的因素上考虑,一般的道路应选择色彩构成简单,线条明快的图案,而儿童活动区则可选用比较活泼的图案和色彩以增强趣味性和分区的标志性。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园路铺装的图案多具有一定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如蝠纹路、钱纹路和鹤纹路分别象征着人们对幸福、财富和健康长寿的向往。
第五是选材。路面不同的材料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如镶嵌的石子似一朵朵跳动的浪花、起伏的音乐,给人一种自由浪漫的感觉;嵌草路面给人清新活泼的感觉;木板铺路会给人轻松的感觉;石材路面会让人感到坚实牢固。
3、因地制宜、适地适路原则
游步道的选择应适应自然的地形水文条件、不破坏重要的自然景观并能够让人欣赏体验优美的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资源的特点,在丰茂的草场上可能采用汀步路,在崖壁上修步道尽量保持崖壁的原貌,采用悬空的搭建方式,水面上修路决不应该把水系景观分隔得生硬、简单。
4、安全舒适原则
安全是游步道设计的重要前提,必须引起设计者的足够重视。线路设计应该尽量避开危险区域以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当安全与景点审美发生冲突的时候,应尽量服从于安全,从工程技术、工程质量和加强管理等多方面努力以满足安全的要求,如在较危险但风景优美的观景点设置观景平台、加固台阶、安装护栏、设置警示牌、警界线、加强游人安全教育等。铺装材料的选择也应注意其安全性,要尽量避免选用表面过于光滑的材料,在儿童游戏区应避免选用有棱角的材料,碎石接缝的处理不应把缝隙处理过大以免对老人和儿童造成危险,老年人聚集的地方不选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等等。
线路设计的舒适性。如线路设计中是否合理安排休息的地方,在沿途设置座椅、休憩平台;在具有夜游功能的景区路面照明是否合理美观,是否有刺眼的眩光,维修是否到位及时;卵石铺路会起到足底按摩的作用,但是不宜过长,否则会引起足底的不适;卫生间的安排位置是否适宜,无障碍设施是否齐全等等,都是衡量线路设计是否舒适的标准。
四、游步道设计的方向
1、融入自然
游步道布局以生态保护为原则,在可达性与观赏性的基础上,有机组织与串连景观资源。在设计中充分保护现有植被,游步道采用地面与架空等手法,与现有植被有机结合。自然岩石上的游步道凿石而行,融入原有的地貌中。
2、丰富游憩体验
将游步道布局设计与为游客提供不同的游憩体验结合,在游览路线的设计中突出路径与场所的不同感受。如在路径上串连了高台景观空间、中台景观空间、门式景观空间、峡谷景观空间、岩洞景观空间及林间植被景观空间等多种场所与空间形式,分别为游人提供环视、平视、俯视与仰视等多种景观视觉方式。使得人在景中,可触摸体会,人在景外,可观赏、留影。
游步道地块面积虽小,但作为整个景观游憩系统的最后一级道路形式,起着把游人引导至景点的重要功能,以满足游人的游览欲求,线路设计得太长会使人疲倦而放弃继续探寻,太短又会让人觉得意犹未尽,畅通无阻太容易到达又会让人觉得缺少刺激,太艰险又让人望而却步,因此游步道的设计成为了景区道路系统设计成败与景区整体功能优劣的重要部分。
一、主游路、次游路、游步道
主游路是道路系统的主干,主要起景点联系、功能分区界限的功能,一般宽3-4米,依景区规模和游人流量而定;次游路是从主游路分出后直接联系各区和景点的道路,主要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通常宽2-3米;游步道是真正引导游人深入景点、引人入胜的道路,在山峦、峡谷、水崖、小岛、丛林、水边、花间和草地上均有铺设,是完全融入大自然景观的道路,采用的宽度为1-2.5米,也有小于1米的。游步道不仅是景观的组织与联系纽带,同时由于其蜿蜒曲折或跌宕起伏带来的景观变化,从而带给游人不同的视觉体验与游憩享受。
二、游步道的功能
合理、充满情趣、有观赏性的景点是游步道铺设的前提,也是游步道的延伸和节点,因此,游步道铺设的必要性取决于景观质量,引人入胜的景观点搭配上与之协调的游步道,对景观也是一种补充和提升。
由于游步道是融入自然的道路,因此游步道在功能上除了具有与主次游路相同的引导和疏散的功能之外,作为慢速交通线,还有其更重要的功能,具体体现如下:
一是使景观具有景点串联的有序性。游步道规定了游人的行进路线,从而向游人传达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让游人按规划好的顺序依次进入各景点;二是审美功能,游步道将景区最美的景点景观联系起来展现给游人,通过不同的形式、形状、铺装和材质也形成景观融入环境;三是对游人安全和景区资源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约束游人游览的随意性,在让游人远离危险的同时减少随意践踏带来的破坏,保护旅游环境;四是文化提升功能。“曲径通幽”是中国传统景园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游步道用来引导人的活动足迹,有助于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
三、游步道设计的原则
1、满足基本功能的原则
游步道的设计,首先应满足其基本功能,即交通功能,通常次游路应与主游路连接形成环路,游步道与次游路连接形成环路,游步道也可以与主游路连接,游步道之间也可以形成环路。根据景点的设置,最终达到的效果是让游人不走回头路、错路或者毫无景观可看的路。
2、审美原则
游步道是景区连接景点的最后一部分,是融入自然的道路,因而其审美性在整个园路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是要符合景区的整体风格。以满足构图的需要。规则式的园林景区,游步道也应为直线或有迹可循的道路;自然式的园林景区,则应采用无轨迹可循、曲径通幽的自由曲线和宽窄不定的变形路。
第二是要在线型上寻求变化。不同的线型具有不同的审美作用,直线代表力量,曲线象征柔美,交叉线使人产生激荡,波状放射线使人感到奔放等。所以游步道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地形、地貌、使用功能和资源条件选用不同的形状。
第三是要空间上寻求变化。以满足人们视觉上的动感需求。利用地形的高低起伏,或有意识在高程上使路面错落有致,以及有意识地运用古典园林艺术力的障景、漏景等手法获得移步换景的效果。
第四是铺装的绿色和图案的设计。颜色应总体上选择邻近色,尽量不选用大范围的对比色,而图案的选择应从美观和游客的因素上考虑,一般的道路应选择色彩构成简单,线条明快的图案,而儿童活动区则可选用比较活泼的图案和色彩以增强趣味性和分区的标志性。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园路铺装的图案多具有一定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如蝠纹路、钱纹路和鹤纹路分别象征着人们对幸福、财富和健康长寿的向往。
第五是选材。路面不同的材料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如镶嵌的石子似一朵朵跳动的浪花、起伏的音乐,给人一种自由浪漫的感觉;嵌草路面给人清新活泼的感觉;木板铺路会给人轻松的感觉;石材路面会让人感到坚实牢固。
3、因地制宜、适地适路原则
游步道的选择应适应自然的地形水文条件、不破坏重要的自然景观并能够让人欣赏体验优美的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资源的特点,在丰茂的草场上可能采用汀步路,在崖壁上修步道尽量保持崖壁的原貌,采用悬空的搭建方式,水面上修路决不应该把水系景观分隔得生硬、简单。
4、安全舒适原则
安全是游步道设计的重要前提,必须引起设计者的足够重视。线路设计应该尽量避开危险区域以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当安全与景点审美发生冲突的时候,应尽量服从于安全,从工程技术、工程质量和加强管理等多方面努力以满足安全的要求,如在较危险但风景优美的观景点设置观景平台、加固台阶、安装护栏、设置警示牌、警界线、加强游人安全教育等。铺装材料的选择也应注意其安全性,要尽量避免选用表面过于光滑的材料,在儿童游戏区应避免选用有棱角的材料,碎石接缝的处理不应把缝隙处理过大以免对老人和儿童造成危险,老年人聚集的地方不选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等等。
线路设计的舒适性。如线路设计中是否合理安排休息的地方,在沿途设置座椅、休憩平台;在具有夜游功能的景区路面照明是否合理美观,是否有刺眼的眩光,维修是否到位及时;卵石铺路会起到足底按摩的作用,但是不宜过长,否则会引起足底的不适;卫生间的安排位置是否适宜,无障碍设施是否齐全等等,都是衡量线路设计是否舒适的标准。
四、游步道设计的方向
1、融入自然
游步道布局以生态保护为原则,在可达性与观赏性的基础上,有机组织与串连景观资源。在设计中充分保护现有植被,游步道采用地面与架空等手法,与现有植被有机结合。自然岩石上的游步道凿石而行,融入原有的地貌中。
2、丰富游憩体验
将游步道布局设计与为游客提供不同的游憩体验结合,在游览路线的设计中突出路径与场所的不同感受。如在路径上串连了高台景观空间、中台景观空间、门式景观空间、峡谷景观空间、岩洞景观空间及林间植被景观空间等多种场所与空间形式,分别为游人提供环视、平视、俯视与仰视等多种景观视觉方式。使得人在景中,可触摸体会,人在景外,可观赏、留影。
游步道地块面积虽小,但作为整个景观游憩系统的最后一级道路形式,起着把游人引导至景点的重要功能,以满足游人的游览欲求,线路设计得太长会使人疲倦而放弃继续探寻,太短又会让人觉得意犹未尽,畅通无阻太容易到达又会让人觉得缺少刺激,太艰险又让人望而却步,因此游步道的设计成为了景区道路系统设计成败与景区整体功能优劣的重要部分。
关键字:三维景观设计